- 第三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>丛书首发式
-
河野洋平出席“读懂中国”丛书首发式及电视片开机仪式并致辞
来源:发布时间:2018-12-17
很荣幸参加第三次“读懂中国”的会议。我是因为此次会议来到中国的,而来此不光是出席会议,还因为郑老师的建议,他希望我写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报告,我也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报告。我有40多年的从政生涯,我的前辈告诉我,必须要写一些著作,郑老师也如是说。虽然我一开始是拒绝的,但是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,我觉得还是需要写这样一些书或者著作,所以我也写了书和报告,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著作。
我第一次见到郑老师是在18年前,还是2000年的事情。当时我去中央党校的时候,偶遇了郑老师。十年来,每当我来北京的时候,都一定会见郑老师,去和他交流。这十年间,我们交流甚多,我可能是郑老师最不优秀的学生吧。我写了这本书,当作给郑老师的毕业论文。其实我也觉得有些对不住郑老师,但是请大家允许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我写的这本书。
我与中国的渊源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。在这之前,我已经来过中国好多次了,和邓小平先生也有过几次会面。最初见到邓小平先生,他表示非常喜欢我的名字。我的父亲希望太平洋上风平浪静,所以才给我起名“洋平”。我的父亲名为太郎,可能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,所以他还是觉得比较遗憾。但是父亲给我起的名字,深受邓小平先生的喜爱,他也因此记住了我的名字,每次都亲切地叫我洋平。日本和中国缔结友好条约至今已有40周年,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,这40年也是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路线的40周年。在这40年间,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,政治发展,社会稳定。“读懂中国”也创造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环境。在我看来,中国是和平崛起,中国是通过和平之路变成强国,是在取得各国共识的基础上发展的。
中国以往的外交和经济等政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,使中国有了今天的成果。现在的习近平主席是把以往的成果发扬光大,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政策。我认为中国和平崛起这一政策取得了快速发展,但是其步伐稍微有一些过快,这是我个人的想法。以往的中国和平崛起,是亚洲速度,也就是说,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都在提速,其速度可以与欧美速度持平,甚至超越欧美速度。这是不是表示中国的政策有一些变化呢?我认为可能仍然保持了以往的政策,只不过是在速度上有所加快。理解此点,对于理解中国至关重要。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。我的书和报告是关于中日关系的,关于日本国内的执政派在中国经历了一些困难的工作,以及日本和中国关系之间的曲折发展。我认为中国保持了这样一个稳定的发展态势,经历了很多,才达到了今天的高度。日本国内有很多对中国的看法,政府想做一些事情可能未必很顺利,所以我们认为中日关系发展确实是比较困难。但是日本国内有一些不同的观点,不同意见相左的局面也总是出现。这些在书里都有体现。
我最后的结论是,日本和中国需要加强民众方面的交流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交流。日本的中国访客高达七百多万,参观涉及当代日本的方方面面,包括人文运动,经济等。经历了亲眼目睹,之后再向其他中国人来解释如今的日本。据民间调查显示, 2017年中国的对日好感度前所未有地超过了四成,这显示在战后数十年后,四成的中国人对日本有一个相对比较正确的理解。我觉得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现象,而这离不开七百多万访日民众,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来到日本。
那么有些人会问我,会有多少日本人来中国呢?每当这时我就不太有自信了,因为这一数据只有三百多万人。一方是三百多万,一方是七百多万,这是极不平衡的。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,因为还存在人口比的原因。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,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日本人来中国,来亲身体验一下真正的中国,这样,日本对中国的印象也会变得越来越客观。这也说明了人员之间交流的重要性,这在我书中的最后一章也有所提及。我不知道自己写的这些有多少意义,同时我也觉得十分的不好意思。作为政治家,我可能也会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。两国的国民对彼此有正确的印象和认识,彼此尊重,是日中关系推进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我讲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,于是我把这一部分写在书里。此外,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两国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。我希望在4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,共同回顾友好条约中的原则,思考在这四十年里,具体实施了多少和平友好条约中的精神和原则。纵使存在着纷争,仍需要用对话解决。在和平友好条约里面有着“永不称霸”,我们希望双方都能够深刻理解此理念。如果有什么纷争,要坚持对话,通过外交手段解决,两国一定不能产生争端,永不称霸。希望两国都要对此再次进行确认。如果在国际社会中有人认为我们日本是不是有一些别的想法,我们需要再次确认。现如今,中国也是国际社会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。如果国际社会有所质疑,中国也需要进行解释,需要明确的表明自己的立场:永远不会争霸。也就是说,国际社会上越有质疑声音,我们越需要解释,如此才能成为让国际社会尊敬的国家。我最感兴趣的,同时也是我生涯中最重要的工作,比如说我对一些革新有着充分的理解,但中国是非常重视如孔子、孟子等哲学的,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国,希望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。我的讲话占用了很多的时间,非常抱歉。谢谢郑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,谢谢郑老师,谢谢大家。